商贸旅游学院会计专业
杨娟老师《企业会计核算》教学案例
《企业会计核算》是一门外行会感觉很枯燥且有难度的课程,线上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是会更弱呢,来看看我们杨教授是如何化繁为简,通俗易懂吸引学生眼球。
1.学情分析,知己知彼
该门课程的生源是会计19级的三校生,在中职经过三年的学习,一般是优秀的学生才能考进我校的会计专业,因此他们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会计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对会计技能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绝大多数同学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充满热情,整体学习氛围很好。但也有个别同学意志力不强,自主学习的毅力和能力不够,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鉴于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杨老师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把课程的难度定位于大于等于初级会计技术资格小于等于中级会计技术资格的水平。一则避免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二则为大三技能比赛作好知识储备。
(2)课堂管理上既要信任学生,又要有必要的监督措施。一则课程内容繁多,不可能每项任务都发学习通检查,太耗时,时间不够。二则每次课都要有各种形式的检测,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资源丰富,各取所长
以市级精品课程《企业会计核算》的资源为基础,在学习通上创建网络课程。各章各节都有详细的word文档,都是“干货”,力图将没有教材而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题库中有大量会计实务题,来源于企业实践;教学课件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力求体现《企业会计准则》的最新变更。上课以腾讯课堂作为直播平台,利用该课堂的“举手”和“讨论区”功能和学生开展互动,同时以学习通作为课堂的补充,课前预习、签到,课堂检测,课后作业通过学习通完成。以班级qq群发放课程通知并公告作业完成情况。

3.言传身教,严谨治学
杨娟老师经常跟学生说,要以研究型的态度来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面对复杂的经济业务时,会层层设问,步步推理,直至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以此教会学生什么是研究型的学习。会计的学习方法只能是理解,理解准则、制度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死记硬背。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去体会学习的乐趣,因为老师本身热爱学习并乐在其中。本次课在讲解“应付职工薪酬”时,要求学生对自身从严要求,不允许自己随意犯错。“我们也许成就不了传奇,但至少不能活成一个笑话。如果作为一名会计,连工资薪金都算错,那你是不是在闹笑话?”。
4.课堂教学,深受欢迎
教学目标具体清晰,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概念讲解专业到位,例子恰当适宜,练习巩固及时,讲授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学习理解状态,有明确的基于知识点的学生评价激励措施。学生课堂互动参与度高,课堂测试结果显示学习效果好。

5.作业批改,一丝不苟
线上教学至今,累计发放课后会计实务作业25次,授课对象98人,共计批改2450人次,再加上课堂检测,估计批改3000人次。因为都是会计分录题,系统无法自动批改,都由老师人工批改完成,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又由于学生手中无配套的实训习题册,因此作业的布置都是老师打字输入的。对于会计准则的新变化,手中教材已不适用,这时就会找遍初、中级会计技术资格的考试用书及林林总总的辅导材料,以确定适合学生的作业布置。通常上课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分析讲解上次课的作业,但是杨娟老师反复强调的是:做题只是手段,主要掌握思路和方法,要学会把知识点转换为生成的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