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康复护理专业
乐益娜老师《基础护理》教学案例
彩虹鱼学院护理专业乐益娜老师的课,具有职业元素鲜明,授课方式灵活,教学组织流畅,师生互动质量高,线上教学课堂归属感较强等特点,3月26日上午听了乐老师的课受益匪浅。现将她的授课案例分享如下。
特点1:教学内容按照“会做--能懂”的递进逻辑,体现“任务引领”
本次课要求学生能识别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理解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制;能正确配制青霉素过敏试验药液,并说出各种过敏试验药液的浓度(重难点);能准确判断与处理青霉素过敏休克(重点)。教学过程按照“会做--能懂”的递进逻辑,比如从识别再到机理,体现“任务引领”的教学特点。

特点2: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组织流畅完整
先应用学习通选人、答题的方式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要点,接着公布上节课作业提交情况(100%),并根据答题统计情况,针对性分析错题,然后发布3个预习测试题了解学生预习情况(49名学生按时答题且准确率高),再由临床病例分析引入本次新课教学内容,导入用的两个递进案例,第一个例子唤起兴趣,并阐述一个知识点(任何形式的青霉素都可能引起过敏),第二个例子帮助学生识别过敏现象,在教师不断推出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展开新课内容学习,最后课堂小结并测试,布置下次课作业及预习要求。

特点3:教学手段丰富多样,课堂具有吸引力
在讲解重点内容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及处理时,通过典型临床案例分析,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看完后回到问题,通过讲授、提问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微课、视频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知识点;通过抢答、选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及时总结评价,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在讲解难点内容过敏性试验的配制时,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及图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教学过程融入职业素养要求,强调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教学效果好。
特点4:师生互动质量高,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在多个环节都能够注意通过实质性的内容互动,推进并“共同完成”教学内容,比如:通过先让学生观看临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流程演练视频,然后安排学生填写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流程图,最后教师补充完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流程图。

学生作品-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图

教师版—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流程图
特点5:职业元素鲜明,注意培养职业素养
教学过程重视职业素养教育,视频模拟真实职业场景,体现工作环境的相互协作与严谨过程,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熏陶作用;课程内容融入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真题、专业英语缩写和术语等内容,职业元素鲜明。

特点6:线上管理到位,课堂归属感较强
课前100%签到,课中老师随机点名选人答题,预习测试、小结测试等活动都能得到学生积极回复或参与,完成率接近100%且准确率高,学生参与度高。


课前预习情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