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0571-56700255
  • 0571-56700299
  • 传真:0571-56700255
  • 邮箱:hzyzpc@126.com
  • 地址:行政楼305-307室

交流论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交流论坛 > 正文

在线教学案例分享(林茹)

作者:龙艳 来源: 时间:2020-04-24 点击量:

校督导员龙艳副教授推荐:

 

人文社科部思政教研室

林茹老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同时,思政课本身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课程。在这次疫情期间,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遭遇,大到我们国家的制度、国家的治理、疫情期间的国际关系,都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好的素材。疫情期间,我校的思政老师们对思政课内容都进行了大幅改动,在课程主题不变的前提下,将具体内容与当前的抗疫形势进行了相当大程度的融合。

 320日下午5-6节,我听了林茹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很受启发和感动。林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将疫情与思政课做了很好的融合,现将她的授课案例分享如下。

一、全新的“翻转课堂”

如果说线下的鲜活实例为思政课的改革提供了机遇,那么线上的授课方式则给老师们的教学提出了现实性的挑战。思政课由于属于全校性的公共课程,覆盖的学生范围较之专业课要广得多,网络教学在思政课堂开展难度大,其根源还在于思政课本身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课程,思政课并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而要做到这些,除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要靠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面对面的热度沟通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然而,疫情的到来,使得线上教育成了思政教育几乎唯一可行的形式。于是,思政老师们被逼着把十八般武艺全使出来了,特别对于林老师这样年纪稍长的教师而言,更是巨大的挑战。听课过程中我看到了林老师为此付出的努力,甚至把儿子拉来作为自己的技术顾问。

林老师授课借助学习通的课程教学平台,授课时,她会先给学生布置一些网络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热点展开思考,并就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布置相应的作业,辅之以一对一的沟通、答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同时,林老师为了跟学生有跟近距离的沟通,还在钉钉平台上开设了直播,与学习通的功能做到各取所长。林老师很有亲切感,教学语态自然,娓娓道来,隔着屏幕都能感受的到她的个人魅力。

 

 

二、主动的“疫情融入”

此次疫情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卫生公共事件,它已经上升为社会事件,并对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换言之,仅仅从内容上讲,此次疫情与思政课内容的结合是全方位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思政课程本身的建设。林老师这次授课的主题是《素养与职业素养》,课程开场就从《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学生观后感这个作业入手,师生共同探讨了疫情中的逆行者们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结合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鲜活感人的事迹,通过播放视屏和讲述案例的形式,把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理性面对疫情,指出正是医务工作的极高的职业素养,才使爆发后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中国最终战胜疫情争取有限时间。

林老师在这次的课程内容案例选择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满满的设计感,为了应对疫情,很多医护人员在“前线”坚守,很多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林老师将疫情中的感人故事,引入到素养与职业素养的话题,使职业素养专题教学具有现实热度。通过林老师的引导,学生从满满的泪点和感动中加深了对素养与职业素养的理解。

 

 

 

三、鲜活的“课程设计”

林老师的课程设计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容很鲜活,与时俱进,内容安排逻辑性强,基于我校双高计划中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职院校和思政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课程安排从国际到国内再到学校职业素养。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前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同时,还做好了课程活动环节的设计和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教学针对性强。按照课程设计方案实施完整教学过程,针对教学内容抛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学生不断讨论核心素养问题,每个视频案例都富有启发性,课堂交互性较好,总结归纳得当,通过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联系实际生活,融入价值情感,引发同学的思考和讨论,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素养观。

 

 

 

上一条:在线教学案例分享(刘冬梅) 下一条:在线教学案例分享(陈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