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0571-56700255
  • 0571-56700299
  • 传真:0571-56700255
  • 邮箱:hzyzpc@126.com
  • 地址:行政楼305-307室

你问我答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你问我答 > 正文

督导工作·你问我答(七)

作者: 来源: 时间:2019-01-30 点击量:

 

问:学校开展“有效课堂建设与认证”活动,未通过或未参加认证的课程就是无效课堂吗?

答:“有效课堂”(Effective Class)或“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其中“有效”(effective)也许意译为“高效”更确切,但“有效课堂”在教育界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术语,而“高效课堂”却很少使用。如果搜索“高效课堂”,论文数量明显比“有效课堂”少,而且在2008年之前几乎无人使用。这里“有效”的反义词并不能理解为“无效”,正如国家创建卫生城市或文明城市,未评选上的未必就是肮脏城市或野蛮城市。事实上,只要有教学事件发生就会有效果产生,有的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积极,比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一些课堂,相对而言教学效果比较低效,甚至负效,比如抑制了学习兴趣。因此,未能通过“有效课堂”认证的教师,并不是说其课堂“无效”,而是指通过认证评审,综合考量评审时的各个环节,未能达到当下的认证标准。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教师一侧,而“有效课堂建设与认证”活动,更加强调从学生一侧评价教师的教学。从教育理念来说,这是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导向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有效课堂的研究,西方从上世纪上半叶开始,最初也是把关注点放在教师身上,先是研究教师的品质,后来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最近这几十年开始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学习认知领域研究的推动。国内开展有效课堂的研究,起步于2000年左右,2000年国内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有效教学的专著。CNKI关于“有效课堂”论文的年度发表趋势,2000年之后是一条指数曲线,大量的研究论文主要是最近几年发表的。

 

尽管教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是人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却非常有限。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认知科学得到了很大发展,催生了90年代初学习科学的成形和兴起,有力推动了教育界近年来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变革,因此有专家认为,学习科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哈佛大学学习与教学创新大会(HILT),是哈佛最高规格的教学创新会议,2018年的年会主题就是应用学习科学开展有效教学。在国内,在教育部的推动下,2018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增设教育研究专门代码,未来教育部将进一步推动基金委成立认知科学部,以自然科学的范式而非传统的社会科学范式,研究人的学习。

 

尽管我们都有漫长的学习生涯,但我们对学习本身还所知甚少;尽管许多教师有长期的教学经历,但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更为有效,大都还停留在自发的感性层面,尚未上升到自觉的理性层次。以有效教学的先行者为对照,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我们以谦虚的态度积极进取,如果说先行者是一座山,我们愿意知己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前行。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许多教师深具育人情怀,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蕴含大量的个人化的隐形知识;而从有效性考察教学,视角的适度转换为评课和磨课打开了新的空间。学校开展“有效课堂建设与认证”活动,就是提供一个平台,让教师帮助教师,把教学的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再把显性知识渗透为隐形知识,在螺旋上升中实现评审与被评审教师共同提升,同时逐步把资深教师的个人化隐形知识转化为学校的团体知识。值得欣慰的是,尽管有效课堂认证工作未与教师利益直接挂钩,仍然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第一批参与人数大大超出预期,第二批认证工作吸引了许多资深教师参与评审工作,积极贡献宝贵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开展有效课堂建设,是心怀谦虚、克服自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是评审教师与被评审教师相互激励、共同提升的团队学习活动,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充分体现了广大教师心态淡泊、精神进取的健康风貌。

 

为了把这一团队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实现学校教学知识积累的常态化,我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基于有效教学改革推动有效课程建设”,实现“按照过程管理推进课程层面诊改”。从这个角度来说,有效课堂认证工作也是一项制度化的建设工作,最终构建从课堂到课程、课程体系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因此,未参加“有效课堂”认证,并不是说其课堂“无效”,仅仅指其未参加以有效教学为标准的有关活动,包括课程的整体设计评审、课堂实施跟踪评价以及资源建设等的总体评价。

 

 

 

 

 

上一条:督导工作·你问我答(八) 下一条:督导工作·你问我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