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督导员林茹教授推荐:
人文社科部综艺教研室
陈志虹老师《轻松听古典》教学案例
《轻松听古典》课程为人文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终身艺术”观念为理念的古典音乐赏析课程,讲求音乐知识与聆听技能同步发展。音乐是听觉艺术,在线教学看似对本课程挑战不大,而且部分学生因在家学习而获得了比教室更好的音效,但线上教学对习惯传统教学的老师来说仍有很大难度,比如教师不能直观了解网络另一端学生的聆听状态,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线上教学,陈志虹老师在部门和教研室的组织下进行各项测试与准备。
一、群策群力,模拟开班,寻找适用授课平台
赏析类课程在教学上有其独特性,比如课堂上需要播放和链接大量音频视频资料,有时还要随时暂停和反复,因此对直播授课平台有特定要求。接到学校开展网络授课的通知后,综艺教研室的老师们便开始分头寻找适合的平台,共享经验,并组建模拟班级群进行网络教学实验。综合比较后确定采用多平台合作教学模式:腾讯课堂平台进行直播授课,学习通平台共享可供学生反复学习的课程内容与资料,布置与统计作业、课后小测试等,班级群用于通知发放、平时成绩公告、音乐见闻分享等。

二、纲举目张,刻章琢句,补充细化内容形式
网络课程建设伊始,陈志虹老师便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创建课程大纲,上传课程资料,第一节课上便向学生介绍课程大纲和基本内容以及网络学习模式。
同时,为了及时了解网络另一端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陈志虹老师又进一步细化和补充了教学内容与互动形式。首先,增加每次课的听辨环节比重,且在每个聆听环节都设定具体聆听要求,通过个别点名、抢答、高正确率加平时分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重新补充和调整PPT内容,包括字体、色彩与图片等细节也进行重新调整,并调整授课语调,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美”的体验和心境;完善课程资源,比如在音乐要素与作品赏析教学过程中,陈志虹老师居家演奏,用钢琴重复弹奏重要片段,并随时改变速度、力度、节奏、调性等,让学生通过听觉比较直观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最后,在学习通设置小测试,要求学生课后完成,通过数据统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话题分享,氛围营造,引导学生“亲近”古典
本学期《轻松听古典》课程均为120人的混合大班,学生来自不同分院不同班级,大部分相互之间不认识,改为线上教学后学生们又缺失了面对面交流及小组合作的机会,另外根据问卷发现古典音乐对很多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概念,部分学生甚至有些畏难情绪,担心自己听不懂古典音乐。为了营造班级音乐氛围,同时为了让学生与古典音乐更“亲近”,陈志虹老师特地设计了“发现身边的古典音乐”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藏在流行歌曲、电影、店铺、网络等身边的古典音乐元素,在学习通群进行分享、交流。在课堂上引入图景、诗歌等形式营造欣赏情景,调动学生欣赏情绪。结合乐器特色,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想象力。在课前课后20分钟播放舒缓或积极的音乐,提前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另外还会每晚分享一首相对通俗的古典音乐作品做晚安曲,让学生慢慢习惯经典音乐的陪伴。



四、结合疫情,引导情感体验,开展线上课程思政
陈志虹老师关注疫情,并及时在课上、课后分享疫情下人们的音乐生活,比如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安妮·索菲·穆特( Anne-Sophie Mutter )在其社交媒体ins上发出视频推文,用《圣母颂》声援所有与疫情斗争的人们,鼓励大家用爱团结一切。陈志虹老师通过视频音频分享让学生们感受各种境遇下音乐的力量,并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平安。

结语:
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情感充沛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品德的综合素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应该大有发展的空间,我十分期待陈志虹老师能不断探索,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