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如何“说课”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督导 刘兴东
一、什么是“说课”
我认为说课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里所说的“方法”是广义的“方法”。“说课”,说起来简单,但内涵丰富而深刻,“说”好课也不容易。作为一名老师,是否每个人都能经常的想一想“我用什么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点很重要。就知识而言,我校教师受教育的水平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应该说都能胜任高职教学工作。还有,就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而言,上课所用到的知识,变化不大,知识一旦掌握,基本可以受用终身。但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可不能一成不变。经常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去完成教学工作,这也是教师不断的审视、反思、提高的过程。我多年在听课过程中感觉到,有很多老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偏重中知识的传授,但没有认真思考和研究知识传授的方法,而致教学效果不佳、进步不快。
“说课”就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或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程或内容,讲述你的教学思路、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等。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风格,说课的范围和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个各方都能统一的评价标准。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我理解,说课效果好与差和和老师的备课质量紧密相关,备课不仅要备内容,更要备方法。教师能在说课的过程中把传授知识的方法说清楚了,就基本达到说课的目的。备课只是备内容,把内容背的滚瓜烂熟,也许是优秀的专家,但不一定是合格的教师。说课很重要,说课不仅是同行或者领导进行教学测评的环节,更是教师自身总结、审视、反思教学思路、教学准备、授课方法的重要过程。如果教师能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说课的重要性,说请自己所任课程的教学思路,相信每次说课都对提高你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带来益处。
二、“说课”的益处
通过“说课”对教师进行教学测评,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通过说课,教师可以反省自己的教学思路,达到总结的目的:通过说课,评价专家、同行可以进行诊断,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说课,同行也可以交流学习,互相借鉴。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说课不同上课,说课面对的是领导、评委或同行,在这种场合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思考,认真地准备,这就是促使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要认真地总结,认真地反思。在总结、思考、反思的同时也要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升华个人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要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无形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素质。经常参加说课,可以不断的总结经验,可以得到专家和同行的帮助,可以逐渐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培育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提高备课效果。上好课的功夫不仅在课堂,备课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备课不仅有下功夫的问题,也有会不会备课的问题。有些理工毕业的教师或年轻教师备课只备教学内容,,不备教学设计,不备教学的组织方法。备课方法不对,备课质量就不高,教学效果就不好。“说课”实际是说你备课的情况。通过说课,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如何备课和如何准备课程教学,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生要如何学。备课方法得当,不仅备课质量高,备课效率也会提高。
3.说课有利于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高课程团队的整体素质。教学是教师的个人活动,人才培养又是系统工程,就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会有不同的风格,教学的质量也不尽相同。一句话,教学活动很难“标准化”、“系统化”,教学质量的高低在短时间也很难检测。教学研究活动是在保证教师个人教学风格不同的前提下,实现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开展相互听课,知识听一次课或几次课,看到的是一个点或一个方面,听课的教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也很难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况且,教师间相互听课,从管理上或实施上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面对很多同行说说自己的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教学的教学组织,说说自己教材处理方法等等,让说的和听的都去思考一下教师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活动主题更加明确,重点突出,教研活动的效率也更高。
4.说课有利于课程建设和专业(教研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质量是核心。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等,虽然在课程大纲中已经界定,但课程大纲是否合理?课程大纲是否与时俱进?对大纲的审查应该说还比较薄弱。说课的过程不仅是检查教师落实课程大纲的实施情况,也是审视教学大纲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以往课程大纲制定与实施是“开环”的。大纲制定后,教师实施就可以,几年不变。通过说课,可以有意识地形成一个有利于提高课程大纲质量的“闭关”的调整、控制、提高的循环过程:制定课程大纲------教师执行------教师说课------根据多位专家或教师同行的而评价修订课程大纲,如此循环。此过程如果处理好,可有效地提高课程的建设水平。很多提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建设,都有相似的过程。
课程建设也是专业(教研室)建设的基础,一个专业建设了几门高水平的课程,有了高水平的团队,做到“物”和人双丰收。有了高水平的课程,有了高水平的团队,这个专业(教研室)自然就是高水平的专业(教研室)。
三、“说课”说些什么
此次教学测评,我听了24为教师的“说课”。总体而言感觉有四分之一的教师不知道说课说什么。不知道说什么,当然说课效果不佳。
按照学校说课的评分标准,说课测评内容包括“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三项一级指标,内设七项二级指标。下面就三个一级指标,谈谈我对说课的理解:
1.说“教书育人”
说“教书育人”可以具体理解为说“学情”,从事高职教学的老师可以说对高职的学生有很直观的了解,也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了解和体验有正面的,但更多是负面的。问题是从事教育工作不同于生产工业产品,不合格的工业品可以报废、可以丢弃,但人才培养则没有“报废”之说,更不能丢弃,只能因材施教。我们就是针对这样的学习群体,针对这样的学情状况,看你教师的“本事”,如何去“教书育人”。因材施教不是一句大话,更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在接到授课任务后、在备课时、上课时乃至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学生了解的程度如何,对上号这门课至关重要,高职3年的教学过程从时间上,从培养方案上是沿着一条事先设计好的“线”在运行,这条线可以称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教师承担的每门课程构成了这条线上的若干“关键节点”,每个课程“点”的实施都在人才培养“线”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点”与“线”的关系是否每位教师都清楚了?从说课中就可以知道该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理解如何,只有保证了各个“点”的质量才能保证“线”的质量,“线”的质量保证了,教书育人的质量也就保证了。教师能够深刻理解所承担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并能针对“学情”和“课情”制定对应的策略安排,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对“教学育人”大政方针的具体理解和实施。上好一门课首先要研究学生,能够说清“学情”、能够结合“学情”说清“课情”,才能在一定高度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2.说“教学内容”
说课不是讲课,说“教学内容”可不是像讲课那样讲教学内容,说课面对的对象不是学生,是不同专业的背景的评委或教师同行,各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差甚远,“听课”的“专家”有可能听不懂你所讲的专业性强的教学内容,如果像面对学生那样说专业性强的教学内容,面对的对象错了,也说明该教师的“因材施教”就有问题,说课效果也肯定不好。
说“教学内容”说什么?我的理解是在透彻理解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再经过仔细研读课程大纲的要求后,在对教学内容有高屋建瓴的把握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说清对教材的把握和取舍、说清对内容的提炼与加工,说清对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说清课程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说清该课程对职业状况的要求,说清该课程学科技术的发展前景,说清该课程的学习方法……等等。我认为,说“教学内容”,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评委有不同的评价观点和评价标准,但有一点是相通的,讲课不是照本宣科,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对教学的内容的处理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他(她)的讲课方式一定是照本宣科。
3.说“教学设计”
说教学设计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一门课程的整体设计,二是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先说课程的整体设计,课程整体设计也称课程的宏观设计。当一名教师承担一门课之初,这名教师是否想过:如何上好这门课?这门课主要的内容有哪些?这门课的前导后续关系是什么?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哪些内容适合我们的学生?内容如何舍取?内容的先后顺序如何安排?教学如何组织?难点重点是什么?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状况,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如何把知识和技能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训项目如何选择和实施?需要哪些教学条件?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如何搭配?流程的标准和考核的方式是么?……等等。如果一名教师在上一门课之前或在备课时,仅仅围绕教材准备教学,不考虑上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课程的整体设计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娴熟的基础上,说清你对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或准备情况。
再说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是指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也称为课程的微观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内容和方法与教学设计有相似之处,可以参照课程设计的方法去思考,去设计,是“大循环”套“小循环”的过程。
最后说一下与课程设计和课堂设计相关的“项目化”教学问题,“项目化教学”也称为“行动导向教学”,就是把“项目”作为知识或技能的“载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制作或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在课程设计环节可以设计或选择一个或数个大的项目,通过项目吧课程大纲规定的、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融入项目之中;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选择课程设计环中大项目中的子项,也可以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其他小项目,通过小项目的实施完成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任务。课程所选的“大项目”与课堂所选的“小项目”要统筹考虑,前后呼应,逐步提高。项目如何选择、项目对完成教学任务的承载能力、项目实施或组织的流畅与效率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水平,也反映出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可以说项目设计的好,课程设计的质量就会高,高职教学的特色就明显,学生也受益。如果一名教师能在说课的过程中说清“项目设计”的方案与实施,应该说该教师是一名有经验的教师。“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方法也是优质课程建设所常用的方法,国家级、省级、校级的精品课程都可以清晰地看出“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综上所述,“说课”不仅是对教师进行测评的手段,也是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益的方法,更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之路。希望开展《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管理办法》实施的新风,进一步探索“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方法。在开展“说课”测评的同时,把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说课”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